1999 園中生活 4

校長的話

迎向生命,迎向希望

校長 簡如姬

今年有五位身心障礙考生考取教育部公費留學考試,其中第一名的是雙眼全盲,沒有右手的劉文哲。他原本身心健康而平凡,在小學六年級時,代表學校參加慶典活動演出,不料意外碰到爆烈物,不但奪走了他的右臂,也造成他雙眼失明,從此見不到陽光。但這場意外,並沒有打敗劉文哲,他轉學到啟明學校就讀,用僅剩的一隻手,慢慢摸出生命的光彩;他以修行者的心態,接受並喜歡自己有缺陷的身體,不放棄努力,完成中興大學法律系學業。由於盲用電腦及電腦網路的發展,使他的學習空間無限拓展,他更希望自己的身體也能真正跨出台灣,他想利用公費到德國進修所以他每天苦讀德文,深信只要能突破語言的障礙,身體的障礙根本不是問題,靠著家人與朋友的協助幫忙,如今終於可以實現夢想。他認為,或許是冥冥中的安排,使他更能深刻體會生命的價值與意義,並戰勝身體上的缺陷,釋出真正的生命能量。

社會上有些青少年,四肢健全五官端正,每日卻無所事事,不想讀書也不想做事,到處閒逛,尋求感官的刺激,例如飆車、言語暴力、打架滋事、結夥偷竊搶劫、恐嚇取財等,不尊重自己的生命,也不尊重別人的生命。他們可能沒有好好想過生命的目的在那裡?或是自己到底想要甚麼?看看身體有缺陷的劉文哲,在想想你自己,你到底努力了多少?甚麼是你一生中最想完成的事?或許經過一番思考與反省,你可以找到你想走的路。

鑑於進年來國人輕生及自戕的案件,日漸增加,各級教育單位積極推展生命教育相關課程。基本上生命教育的目的,就是要協助學生了解人生的意義、目的、價值、功能與限制,進而珍惜生命與人生,喜愛生命和人生,能尊重自然,過有意義的人生,並使自我能充分發展,進而貢獻人群。

過去有人為了標榜自由的可貴,寫了這樣的打油詩:「生命成可貴,愛情價更高,若為自由故,兩者皆可拋」。想想,若沒有了生命,又如何談自由和愛情?所以又有人說:「留得青山在,不怕沒柴燒。」青山可比為一個人的生命和健康,有了生命才有存在的意義,只有活著,人生才有希望。各位同學未來都是社會的中堅,社會要靠年輕的一代來傳承,國家的未來寄託在所有年輕人的身上,因此每一個同學要點燃生命的火炬,迎向美好的未來。以下提出幾點和同學們共同勉勵:

一、接納自己、肯定自己、喜愛自己

每一個人的不平凡處,就在於每個生命都是父母所給予的獨一無二的我,要接納自己的一切,肯定自己的優點,改正自己的缺點,從而喜歡自己,活出自己生命的全部,並且活得平凡而偉大。

二、尊重自己、尊重他人、尊重所有的生命

有些同學認為自己不夠聰明、或不夠高、不夠美、成績不夠炫、人緣不夠好...等等,而妄自菲薄,自暴自棄,其實「天生我材必有用」,每個人都可以有其他人所不及的才能,或其他人所沒有的優點。金門王和李炳輝可以唱好聽的歌、楊恩典可以用腳趾拿筆作畫,四肢健全的你又有那些優於別人的長處呢?除了尊重自己之外,也要尊重別人,不可以有「只要我喜歡,有甚麼不可以」我們必須考慮到別人、尊重別人、並尊重所有的生命。

三、操之在我,對我的生命完全負責

負責的定義是要握有主控權,在有限的生命歲月裡,我們要主控生命、駕馭人生,而不能讓人生駕馭我們;換句話說,要「拿得起、放得下」,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挫折我們,沒有任何事情可以打倒我們,跌倒了爬起來,考不好再用功,失敗了再努力。如果不能主控生命,很可能一生隨波逐流。能對生命負全責的人,他為自己而活,也能為別人設身處地著想。

四、在生命中不斷的蒐集「學習之鑰」

甚麼叫學習之鑰呢?就是解決人生問題的一把鑰匙,也是人生智慧的來源。想擁有智慧,第一、要讀書,書是他人經驗及思想的結晶,我們可自讀書中增加知識;第二、多吸取別人經驗,可自交談、聽演講、大眾傳播等學得;第三、要增加人生的閱歷,就是從做中學,不斷的努力求取進步。

生命是可貴,期望同學們珍惜活著的每一分鐘,只有活著的時候,生命才是真實存在的;只要活著,人生就有希望。人更要活得有意義,生命的意義,並不在於他人對你的評估如何,最重要的是活出自己的品格來。人生最高貴的生命,不只是純潔無暇,更是在壢經挫折與磨練之後的監毅不拔。學學那些努力有成、奮鬥成功之人,只要確實的耕耘,必然有豐碩的收穫,燦爛的生命,將帶來無窮的希望。


[回主目錄][封面目錄][回到首頁]